張笑顏(英文名:RylieZhang)
生于1991年端午之夜,因笑迎世界,而得此名。一至九歲,在南京理工大學幼兒園、附小,九至十八歲在多倫多公立學校完成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其后在哈佛大學讀本科,主修經濟,現為本科大三學生。
幼時的小家伙,似乎很愿意動腦,盡管她不一定智力超群,但卻極愿意迎接挑戰!
兩歲時的笑話:“生”“升”不分:你們辦公室生爐子,我們班不生爐子,我們升旗。
三歲時的笑話:“咸鴨蛋”讀成“成雞蛋”,讓父母去買一箱“成雞蛋”。。。。。。
四歲時的笑話:想玩小同伴的玩具娃娃,小同伴只給她一個而自己卻抓著好幾個,她生氣地說:“一家只能有一個孩子,你有那么多娃娃,國家不同意。……”
五歲,始學鋼琴,當然,買鋼琴的8500元有一部分是借的。……
六歲,讀一年級,上來就要競選班干,由于是在媽媽任教的學校,也可能因為她確實不差,她“霸占”班長的位置達三年之久,直到當選學校少先大隊隊委、學習部長……此間獲獎無數,人緣極好。
2001年,不滿十歲移居加拿大。移民前,“糊涂”老爹不讓她學英語,說是發音可能不準,這直接讓九歲的她成了加拿大小學的啞巴、傻子學生而偷泣數月。。。。。。。
此后,“沉淪”四載,直至八年級初中畢業,一舉奪得全年級總分第一大獎(GeneralProficiencyAward)。當然,此間父母在英語方面實實在在的幫助、關心、疏導,不會無用。每年或每學期,學校的才藝展示,她都積極報名表演,對融入當地生活、重建自信、并逐步超越別人,不無幫助。而這個,源于連一周也不曾間斷過的鋼琴練習。
那個總分第一大獎,是我們誰也不曾料到的,獎來的突然,我們居然沒來得及拿出相機。學校的保密工作做的極好,一大圈幾十個獎發完了,沒有她的,再加上她是移民,我們很自然地收起了期盼之心、收起了相機,但最后一個大獎是她,而她那時還坐在前臺鋼琴前,剛剛彈完獎項間的小插曲。。。。。。那是她在加拿大前四年的第一個獎,也是唯一一個。。。。。。
九年級,開始“野心勃勃”,開始“分分計較”,而且“屢教不改”,并頻繁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此間,15歲時,考下加拿大皇家藝術學院鋼琴演奏藝術家證書(九門理論課程,外加演奏考試)……漸為老師賞識、學校注意、成為校內知名度頗高的學生干部,并在九、十年級重復八年級的大獎,當然,每年也會有許多“小獎”。她的年級有十幾個班,400余名學生,能拿總分大獎,不太容易。。。。。。九年級參與創辦學校環保俱樂部擔任首任主席達三年,并發展壯大到“支部建在班上”,使學校獲得市、省、國家級榮譽,……因此,在十年級被校方選送到安大略省中學生領導才能培訓中心。在那里,遇到同舍的正在力拼哈佛的室友,自此蠢蠢欲動,要報哈佛……
其實,她在十五歲時考下的那個鋼琴藝術家級證書已經可以當飯碗了,許多人把這個證書印在名片上,許多人憑此證書從事鋼琴教學活動……
此后,不再在鋼琴上投資“時間”,而改在義工等課外活動上下“本錢”,光義工就做了700多小時。2007年首次回國,居然心血來潮說要參加2008年奧運主題歌大賽,作了一首起名為“珠穆朗瑪”的23頁四聲部大合唱曲,意在表現奧運健兒像登攀珠峰那般艱辛拼搏,。。。。。。但百般努力也無人愿意免費排練,無法達到參賽要求,只好作罷。但該曲在2009年申報哈佛時被原封不動地投送到招生辦,不知是否對最后錄取起點作用?
2009年4月1日,幸運地被哈佛錄取。由于太忙,高中時她已經沒有時間再去參加各科各級別競賽,沒有精力(當然也就沒有可能)獲取校外的學科獎,但哈佛錄取了她。。。。。。
說明哈佛不是以成績或分數作為首選。。。。。。
她自己的目標,則是首先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2009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頒發給她兩萬多加元的獎學金,但不能用于加拿大之外的大學,只好放棄。。。。。。她有國家級、省級、社區級、校級獎。。。。。。
在哈佛,她的課外活動也較豐富:哈佛合唱團成員、哈佛商學院研究助理、哈佛中美學生領袖峰會講習教師、哈佛中美學生協會首席執行官(CEO(ChiefExecutiveOfficer),HarvardAssociationofUS-ChinaRelationsEntity),……
。。。。。。哈佛中國基金會實習項目、參加哈佛亞裔學生協會、哈佛加拿大學生協會、哈佛金融理事會……
…中央電視臺財金頻道“對話”欄目實習。。。
轉眼到了2010年,她四舅的兒子李根得了尿毒癥,雙腎壞死!李根父母已下崗多年、幾乎家徒四壁,此前連醫療保險也未購買。誰知,天真有不測風云!李根的巨額醫療費把他們嚇壞了,決定放棄治療。大家當然不會棄他不管,但換腎費、后續(終身)抗排異費確實巨大,家庭內部已無可能籌足,需要眾人協助。除了親戚相幫,朋友解囊,李根的同學也加入了捐助行列。一位得知情況的好心人也捐助了大額治療費,使得他換腎得救。李根的軀體算是暫時保住了,但他對今后的人生之路倍感迷茫,他的精神似乎垮了!他不能再去心愛的飛行勤務培訓學校上學了,這使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終日愁眉苦臉。。。。。。眼睜睜地看著李根花費巨資換腎,卻又無端沉淪!。。。。。作為表妹的她,遠在美國讀書,除了鼓勵李根和家人要有信心,要戰勝困難,勇敢的活下去之外,總琢磨著再做點什么,使他在精神上振作起來。只有讓他在精神上徹底恢復,對他的拯救行動才算圓滿成功。李根愛唱歌,而且唱得“不錯”,而她,可以嘗試寫歌!所以,她給李根寫了第一首歌“Life-Light”,告訴他我們親人就是他的生命和光明,但你自己必須配合:振作起來,“告訴我,你想活下去!”。后來,更多的人伸出仁愛之手,更有熱心人幫助李根去實現他的人生夢想:錄制李根自己演唱的歌曲。第二首“愛的傳遞”就是奉獻給這些好心人的。。。。。。這樣,她利用2011年暑假在CCTV實習的空隙,給李根寫曲子,然后他們一起琢磨著寫詞,一起試唱,。。。。。。他們準備把歌曲放在網上供大眾免費下載,給別的生病兒童以力量和鼓舞。 “告訴我,你想活下去”是這個世界應該給所有重病患者的回應!。。。。。。以后,如有可能,他們還要走進病房,給那些同樣遇到不幸同樣需要激勵的人們唱,希望每一位重病患者,都“頑強地活下去,活下去!”。愿每一位患者都健康地活下去,且活得精彩!
他們用作曲和歌唱的形式去回報社會對李根的關注,是因為暫時無法在經濟上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其他人。他們沒有更好的途徑去感謝那些當別人真正需要時慷慨出手的善良人們,他們只能用業余的歌聲表達那些來自心底的感謝:好人一生平安。
關于幾首曲子:
“紙飛機”誕生在CCTV實習的下班路上,路過海淀黃莊,來了“靈感”,特跑到琴行租了兩小時鋼琴。那個琴跑調,她找老板娘換一架琴,老板娘說“你不就是練習指法嗎,跑就跑吧”。她作曲是喜歡默默的,不特意說明,所以她又回到那個屋子,邊哼邊寫完了曲子。。。。。
“JustADream”是2011年暑假到北京的第一個周六,睡懶覺到11:00起床,北大萬柳公寓食堂沒有早餐供應了,只好到樓下小賣部吃餛飩。。。。。。一碗餛飩應為十八個,可小賣部只剩十四個了,卻照收一碗的錢,而且上的很慢。。。。。。在等餛飩過程中,突發了“靈感”,坐在那里搖頭晃腦地哼,拿出紙筆在餐巾紙上寫下了簡譜,服務員來送混沌是看到了一大片數字在餐巾紙上,弄得服務員們覺得“這女孩對頭嗎”。。。。。。
“lifelight”表現的是:我們親人就是他的生命和光明,是在三月初哈佛宿舍里,李根還未做手術時寫的
“愛的傳遞”是奉獻給那些果斷出手救助李根的好心人的,使他們把人間美好的愛廣為傳遞;也是在哈佛宿舍里寫的
“如果有一天”誕生于暑假剛回到加拿大的家里,那個空曠的客廳,似乎有天然的“回音”效果,她就在那里亂吼亂彈,竟也“成”曲。
所有五首曲子,都是在李根換完腎的四個月后,勉強“錄制”的,如果李根身體正常,他應該可以發揮的再好一些!
李根:
從小就活潑,淘氣。十四五歲時,迷住了林俊杰,他的每首歌都會唱。李根就是愛唱歌,可是家里沒有條件讓他學音樂。他目前五線譜不識,他和笑顏練習歌僅用聽力練習。他在上海一家飛行勤務培訓學校上學,本被學校推薦在2010上海世博會實習,但因2010年得了腎病就再也沒回去上學了。在康復期間,他每天都聽歌和給妹妹寫的歌撲詞。在手術和治療中,透析管曾經常要通過脖子喉嚨那里通過,破壞了他的聲道,他脖子那里有一個近20公分的傷疤。他原來的音色以及音高都比現在要好很多,現在很多曲子要降調后才能唱。從來沒有學過音樂,唱歌,或任何藝術。
如果你喜歡雜錦合輯7的專輯《Just a dream》里的歌曲,可以把下面的歌曲連接發給你的朋友:
1.愛的傳遞 - 雜錦合輯7
http://www.tinee.cn/ting/521415.html
2.紙飛機 - 雜錦合輯7
http://www.tinee.cn/ting/521416.html
3.life light - 雜錦合輯7
http://www.tinee.cn/ting/521417.html
4.如果有一天 - 雜錦合輯7
http://www.tinee.cn/ting/521418.html
5.Just a dream - 雜錦合輯7
http://www.tinee.cn/ting/52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