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 榮獲全國少年兒童音樂比賽一等獎; 12歲 作為中國兒童代表參加東京“中日影視晚會”; 13歲 榮獲首屆全國民族器樂獨奏比賽金牌; 14歲 參加南斯拉夫世界兒童藝術節; 16歲 被中國音協、中國文聯、北京市委、團中央授予“北京市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 18歲 免試保送入中國音樂學院; 22歲 進入中央民族樂團。 整整十年的專業學習,使馮曉泉在民族器樂包括嗩吶、巴烏、管子、葫蘆絲的演奏方面掌握了精湛的技藝,并對各地的民歌、勞動號子、小調、戲曲等音樂形式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學習。從少年時代即不勝枚舉的輝煌成績似乎已決定了馮曉泉在民族器樂演奏方面無可限量的美好前途。 然而,在1981年的東京之行中,一曲“阿西門的街”卻燃起了曉泉對流行音樂的熱情與夢想。之后的南斯拉夫之行則再一次使曉泉深深地為歐洲的POP MUSIC CLUB所感動。直到今日,曉泉仍舊可以描繪出當時的陶醉與癡迷。 1984--1987年間曉泉已經可以廣泛的接觸到來自西方,來自中國香港,來自中國臺灣的較為成熟的流行歌曲,并開始嘗試歌曲的創作。之后,便有了那首幾乎在一夜間風靡全國的《中華民謠》。94年,《中華民謠》在全國各地的排行榜和各種評獎中可謂碩果累累: “第六屆(通業杯)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作品一等獎; 全國自然美征歌大賽新歌獎;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十大金曲獎; 北京音樂臺九五十大金曲; 廣東十大金曲獎; 95中國電視大賽銅獎; 鞍山“九五金曲頒獎晚會”獲“最具希望獎”。 與此同時,曉泉接連參加了許多的大型演出,為一些影視作品配樂,并應歌手、制作的邀請,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歌曲。95年12月1日參加海口全國金鷹獎頒獎晚會的演出;96年,為電視劇《好戲加臺》創作并制作音樂和主題曲;96年元月在第三屆冬運會義演中獲“奉獻獎”……這些經歷和鍛煉無疑使馮曉泉的音樂創作技巧益發成熟,演唱風格更為卓越。 九六年四月,曉泉應歌手屠洪綱的邀請,創作并制作了歌曲《霸王別姬》。這首歌曲成功地將沉寂多年的歌壇宿將屠洪綱再度推向前臺,也使大陸寡寡落落九六年音樂舞臺為之一震?!栋酝鮿e姬》出臺即雄踞北京音樂臺排行榜四周榜首。各地電臺排行榜上,更是佳訊頻傳,在許多地區,至今仍在榜上。周年五月,馮曉泉為話劇《冰糖葫蘆》創作并演唱主題歌。隨著話劇的演出,這首歌曲也迅速傳遍街頭巷尾已,并在北京音樂臺排行榜上持續八周至今未下。在不懈的創作嘗試中,馮曉泉的音樂事業也一次次推向新的高潮,近而展示了一位年輕音樂人和歌手的出眾稟賦和優良素質。無論是作為音樂人在創作上的多產和全面的音樂操作能力,還是作為歌手對于歌曲的演繹表現,無不令人驚嘆。 曾格格,原名曾昭斌,1969年5月4日出生于北京,滿族、正黃旗,中國著名笛簫演奏家、中國[新民樂]開創者、中央民族樂團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環境保護促進會理士、中國抗癌宣傳形象大使 、中國敦煌藝術劇院特邀藝術家。被譽為“千年玉笛第一人”, 曾格格自1997年起在國內外大力提倡及推廣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創新,并巧妙充分的把竹笛、洞蕭、彎管笛、葫蘆絲、中國西藏豎笛、巴烏、尺八、排蕭、口笛、塤、篪等樂器融匯表現于現代音樂當中。她美麗的形象與高超演奏的完美結合深受觀眾喜愛,被海內外樂迷譽為[民族時尚音樂的代言人]、[東方神笛]、[新音樂的偶像]。特別是2001年1月23日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的[天上人間],向人們展示了民族器樂與現代音樂最新結合的開始,向全球的華人展示了民族音樂的創新,使[新民樂]這種新的音樂形式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認知。 更多>>